作者认为,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站在了浪潮之巅,这样他可以顺势而为,在大时代里成就一番事业。
是啊,人及团队都要保持希望在每天清晨太阳升起
,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文中不止一处讲述了具有前沿技术却因太超前不符合时代当前发展需求而失败的例子),掌握了核心变革的技术,并在智慧与勇气并存的领导者以及一波又一波科技工作者的带领下,才“有可能”站在浪潮之巅,跟随着一次浪潮成为一个时代的霸主。
这本书中的内容已经算是部分IT行业的历史了,但是其所站立的高度,对于问题分析的角度、方式以及深度,都是值得思考与学习的。当然,能够总结这些内容不仅需要对于IT技术行业有十足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对其相关包括金融、政治领域等方面前沿知识的不断积累(鄙人作为一名中学生,确实对一些概念难以理解),这些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读者而言不是短时间甚至是花上整个职业生涯就能掌握的,但是吴军博士的思考、学习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我们是能够学习并应用的,这或许才是这本书最想向读者传递的。
既然是浪潮,它天生注定是来势汹汹,但也会有褪去的一天,而接下来则是后续一波又一波更声势浩荡的新浪潮的到来。
IT界鲜有能在历次浪潮中都站在巅峰的科技公司,他们或被淹没在下一波浪潮中,或通过变革成功在下一次浪潮来临前做好准备(并非能够回到巅峰),但是想再次站在浪潮之巅,在本书中,我没有看见相同的例子。不是他们的实力不够壮大,而是他们的基因在前一次的技术变革中已被定格(吴军先生在文中多次强调,每一个IT公司都有其基因,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能随时代进步和改变的公司,终将被其传统的模式困住脚步,沉没在时代的汪洋里),他们巨大的规模以及已有成熟的发展技术反而愈发容易束缚其前进的脚步,于他们而言一步错误的战略部署,可能意味着将永远让出霸主的地位。
对于瞬息万变的IT产业的发展,IBM因为错过了个人PC机的时代,不得不转而专注于其高端服务器的发展,好在其守住了最后一块蛋糕才能勉强继续立足;而苹果从麦金托什颇具竞争力的出现,到错过占领操作系统领域的先机,它就注定了不再是微软的对手(在个人PC机时代,占领了操作系统,就等同于任何硬件与软件公司的发展都是在推动你的进步,因为他们的产品都要依靠操作系统来实现,因此他们对于用户的发掘就是在帮助微软稳固其霸主地位),目前它也一直只是占据了少部分的高端移动终端业务;而微软和英特尔的霸主地位,在如今也在不断被挑战,不是他们的科技产品竞争力不够,而是云计算时代来临的今天,服务正从传统终端逐步转向服务器端,而这对于依靠PC机称霸的微软和英特尔来讲,是致命的。
我不是吴军先生,我不能凭借丰富的经验见识与逻辑推理能力去妄下推断和预测这些公司的未来,但从我所能见到的今天来看,微软与英特尔的业务确实受到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等新型简单移动终端的巨大冲击,而对于下一次浪潮的发展,就让所有IT工作者与感兴趣的读者拭目以待。
而金融也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绊脚石。
当一个公司上市后,其为了发展募集资金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发售股票,而一旦发售股票,就意味着你的公司将有一部分属于其他持有者,也就是说这家公司将不仅仅是由你一个人所决定的,你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将由持有公司股票的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持有股票的资本家选举产生,并不一定会持有股票,但是其根本是为资本家做出利益最高的选择)共同决定,而这正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准确的说,我的感触是从这本书间接转移到了吴军先生本人身上,是尊重也是羡慕。吴军先生的成长细节我们无法了解,但是其传递出来的精神是我所渴望学习的。学会投入到技术中,也要学会生活,对于时间,要通过自律的控制来好好利用。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成功,但是专注于管理自己,就像每一次浪潮中的科技新锐,牢牢抓住属于自己的变革,我们终究会站在自己的浪潮之巅。
引发思考
或许正如《浪潮之巅》中所说,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而我一手建立的小团队——烨拓科讯技术团队,以及旗下的烨拓科讯视觉设计中心,烨拓科讯基金会,烨拓科讯公益,还有拓谷研发中心(原科特技术),或许他们也只是互联网发展的冰山一角,为整个互联网界做着几乎微不足道的贡献,但或许这正是我们这群人存在的意义,也正是这个团队的存在意义——我们无时无刻不为社会做着贡献,我也不知道这个团队还能成立多久,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所巨大发展,会不会以后的10年间,其会发展为世界顶尖的团队,但或许就是这种憧憬,加上这样一群人的毅力,在无时无刻推动着,助力着,即使是平凡的基因,也迸发出璀璨的成绩,即使是物联网发展中的炮灰,但也无怨无悔,发着微弱的光!!!
所以啊
人要保持希望在每天清晨太阳升起,万一呢
—完结—
发现1条评论
看惯了长夜,仍然要向往天明!